12月2日,由广西大学主办,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西大学中国——东盟公共治理研究院、广西大学区域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承办的广西大学君武学者(公共管理学科)聘任仪式、广西大学中国——东盟公共治理研究院揭牌暨“边疆治理与乡村振兴”高端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新闻与传播学院融媒体中心圆满举行。来自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教育部高校社会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等单位,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京审计大学、广西大学等高校的四十余名专家学者出席,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等部分学生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
图一 范祚军副校长为君武学者颁发聘书
会议的开幕式由广西大学社科处处长蒋超教授主持,在对到场专家学者进行介绍后,由广西大学副校长范祚军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竺乾威教授、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李俊清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胡象明教授和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卓越教授等4名君武学者颁发特聘教授证书。接着,由范祚军副校长、4名君武学者特聘教授、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原常务副会长高小平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康之教授共同为广西大学中国——东盟公共治理研究院揭牌。
图二 范祚军副校长致辞
下一项议程,由广西大学范祚军副校长致欢迎辞。他表示,此次公共管理学科君武学者的聘任是我校加快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的一件大事。来自全国各地的公共管理学科专家学者齐聚广西大学,一同举办“边疆治理与乡村振兴”高端论坛,对“边疆治理与乡村振兴”的理论与实践创新进行分享与交流,也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质量。他提到,边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长期落后,整体发展水平不高,本次论坛围绕“边疆治理与乡村振兴”进行研讨,探讨如何加强边疆治理,实现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破解区域发展难题意义重大。范祚军副校长还简要介绍了广西大学的发展历史、基本情况和近年来广西大学取得的标志性成就。他指出,学校重视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按照东盟的特色进行定位,使其服务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针对非政府组织、区域社会治理创新、乡村发展与减贫、边疆治理、民族政策和绩效评价等领域形成了独有的研究政策和发展优势,产生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希望各位专家学者能为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助力广西大学双一流建设取得更好的成绩。
图三 李建平教授发言
教育部高校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李建平教授为本次仪式和论坛致辞,他对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科君武学者的聘任和中国—东盟公共治理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他指出,近年来教育部要求哲学社会科学顺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及产业变革交叉融合,形成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学派。广西大学拥有较好的文科基础,充分发挥了综合性大学的优势,提出了文科振兴的发展目标,拓展了文科学科的发展空间,提高了学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他进一步提出,广西作为面向东盟的重要衔接门户,陆海新通道的交汇点,一带一路的战略支点,需要广西大学作为智囊团,致力于与边疆治理相适应的相关研究,服务广西经济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相信广西大学文科学科一定能继往开来、开拓创新,在学科的探索和建设上贡献西大智慧和西大力量,不断开创学科发展的新局面。
此次“边疆治理与乡村振兴”高端论坛主要围绕边疆治理、乡村振兴、国家治理、应急治理等议题展开讨论,共分为三场专题研讨。
第一场专题研讨由南京审计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金太军教授主持。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原常务副会长高小平研究员,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童星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朱立言教授、张康之教授、何艳玲教授,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竺乾威教授,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鲍静总编,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丁煌教授,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黄新华教授等专家学者分别发言。
图四 高小平教授发言
高小平教授基于近年来学界对治理理论和协同治理理论、协同治理绩效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危机评估等三个方面的研究,提出常态和应急态之间“转换态”的概念,从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等三个层面建构“安全—发展”协同治理绩效理论模型,建立了“安全—发展”协同治理绩效评估体系框架。
图五 童星教授发言
童星教授的发言主题为“中国应急管理效能的生成机制”,他从目标上的“安全优先”、结构上的“一体多元”、过程中的“计划适应”来解释中国应急管理效能的模型,并进行了趋势性差异检验、个案性差异检验和独特性检验,基于目标、结构、过程三个维度对模型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说明。童教授表示,还需对“安全”作为优先目标的可接受区间、“一体”和“多元”的最佳均衡点、应急管理全过程的“计划适应”的促进机制等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图六 朱立言教授发言
朱立言教授指出,在脱贫攻坚战的收官阶段,国家顶层设计、各级领导亲力亲为、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的辛勤付出等都体现了领导的作用,创新了领导体制和模式,开辟了该领域研究的创新视角,但在如何建设乡村的党政干部队伍,形成梯队效应和造血机制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讨,他还从对领导的认识、领导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探讨了领导在边疆治理与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及领导队伍的建设。
图七 竺乾威教授发言
竺乾威教授从组织机制、制度机制和价值机制等三个方面对国家治理机制进行了解构,指出国家治理是一个组织、制度和价值三个机制共同发挥作用的过程,三者之间的互动路径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国家治理的成效,如何使组织、制度和价值能够跟上并反映传统行政—公共管理—治理的变化,需要从这三个层面着手进行调整、规范和改革。
图八 张康之教授发言
张康之教授结合边界的概念、边疆原则性的认识及其内涵和外延等内容对全球化背景下的边疆进行了探讨。
图九 鲍静总编发言
鲍静总编对十九届五中全会的精神进行了解读,从新中国“四个现代化”、第三次生产力革命、全球治理-数字思维-共商共建共享等角度探讨了“双循环”新格局下边疆治理的解构与建构,基于我国八个系统性问题提出了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和供给侧治理能力现代化等三个乡村振兴的关注点。
图十 丁煌教授发言
丁煌教授从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改革碎片化的特征入手,在实践层面上说明了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的重要性,基于公共管理学科理论的角度,指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心定位应在体系优化和能力提升两个方面。
图十一 黄新华教授发言
黄新华教授基于公共政策的视角,提出了“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的四个关键问题,分别为公关服务供给问题、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社会治理改革问题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图十二 何艳玲教授发言
何艳玲教授从社会治理两个面向、中国社会治理历程和社会治理创新塑造的十个治理新特质等角度,介绍了我国社会治理从秩序到服务、从分权到分工、从体制到技术的总体变化。
第二场专题研讨由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卓越教授主持。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高鹏程教授、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李俊清教授、南京审计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金太军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胡象明教授、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李和中教授分别发言。
图十三 高鹏程教授发言
高鹏程教授在线上作了关于中国边疆治理文化维度的报告,他提出应促进民族间文脉联系,从经济高台效应向文化高台效应转变。
图十四 李俊清教授发言
李俊清教授提出了关于国族构建的几个问题,强调了强化文化核心价值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
图十五 金太军教授发言
金太军教授作了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国家安全的报告,对比了中国作为一个单一制国家与其他联邦制国家在民族政策方面的差异。
图十六 胡象明教授发言
胡象明教授探讨了新冠肺炎疫情应对机制的应急治理逻辑及启示,从方法论的角度解读应急治理逻辑。
图十七 李和中教授发言
李和中教授提出了西部地区廉政制度建设的相关思考。
第三场专题研讨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竺乾威教授主持。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卓越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倪星教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范柏乃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马国贤教授、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尚虎平教授、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王清教授、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颜昌武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李胜会教授分别发言。
图十八 卓越教授发言
卓越教授阐释了变量语境下政府绩效评估的问题。
图十九 倪星教授发言
倪星教授提出了基于纵向共演理论框架的中国之治的地方样本,阐述了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和经济特区,如何在公共管理领域思变并成为当代中国之治的地方样本。
图二十 范柏乃教授发言
范柏乃教授介绍了浙江省社会治理现代化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的探索,提出建立现代化治理共同体,通过汇集社会治理数据,及时发现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及趋向性问题,强调加强人民调解,努力把纠纷矛盾化解在成诉、成访之前。
图二十一 马国贤教授发言
马国贤教授阐述了高质量发展下的预算绩效改革问题,提出“高质量发展”要求政府服务不仅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指出要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线,建设绩效政府、责任政府。
图二十二 尚虎平教授发言
尚虎平教授以贵阳市大数据政策创新的合成控制为例,对欠发达地区的政策创新是否真的促进“弯道超车”进行了探讨,基于贵阳市的数据调查,得出“弯道超车”并非单个政策就能形成的效应,根本性的创新性政策才是最适合中国国情、最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的方式的结论。
图二十三 王清教授发言
王清教授作了关于“社会组织为何连接:基于政社关系的分析”的报告,提出了社会组织的联合不是政权上的联合,而是治权上的联合的观点。
图二十四 颜昌武教授发言
颜昌武教授讨论了中国现代国家建设中的城乡关系,提出应实现城市扩张运动和乡村保护性反向运动共融,才能使其成为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两个驱动轮。
图二十五 李胜会教授发言
李胜会教授着重阐述了2020年后中国乡村振兴的动力机制,提出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及乡村教育的发展仍然有着较大的改善空间,乡村教育应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着眼点和源动力的观点。
图二十六 胡象明教授主持闭幕式
研讨会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胡象明教授作最后的会议总结并发表闭幕词结束。胡象明教授总结了本次研讨会的主要议题,即边疆治理的基本含义及其基础理论等问题,并对与会的专家学者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和观点表示感谢。至此,广西大学君武学者(公共管理学科)聘任仪式、广西大学中国——东盟公共治理研究院揭牌暨“边疆治理与乡村振兴”高端论坛在全场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文 / 覃译萱、王一然,图 / 李琳、吴禹蓉,编辑 / 谢献坤)